以下是對這八大防水問題的詳細解析,結合裝修師傅可能不會主動提及的細節(jié)和注意事項:
1. 基層找平
問題核心:基層不平整會導致防水層厚度不均,容易在薄弱處開裂滲漏。
正確做法:
用水泥砂漿或自流平材料進行找平,坡度控制在1%-2%,確保水流向地漏。
墻面與地面交接處做梯形水泥漿防水壩(頂面離地磚表面10mm),防止防水涂料堆積、脫落。
隱患:若忽略找平,防水層可能因基層不平而撕裂,尤其淋浴區(qū)、墻角等經常受水沖擊的部位。
2. 墻面清理
問題核心:浮塵、油污會影響防水涂料的粘結力和成膜效果。
正確做法:
用毛刷或濕布清理墻面浮灰、油污,必要時用鏟刀鏟除松動膩子或舊涂層。
清理后保持基層干燥無明水再施工。
隱患:未清理干凈會導致防水層與墻面剝離,長期使用后出現(xiàn)空鼓、漏水。
3. 管道加強處理
問題核心:管根是漏水高發(fā)區(qū),普通防水涂料難以覆蓋縫隙。
正確做法:
先用堵漏寶(或水不漏)填補管根、套管周邊縫隙,壓實并做成弧形。
再加鋪防水附加層(如玻纖布+防水涂料),覆蓋管根周邊至少10cm范圍。
隱患:若管根未加強處理,水管振動或熱脹冷縮時易導致防水層破裂。
4. 兩遍防水交錯涂
問題核心:單次涂刷過厚或未交錯涂刷易導致干燥不均、開裂。
正確做法:
遍防水涂料干燥后(約4-8小時,視天氣而定),再涂刷第二遍。
兩遍涂刷方向垂直(如 遍橫刷,第二遍豎刷),避免漏刷。
墻面需先濕潤養(yǎng)護,地面無明水時施工。
隱患:未交錯涂刷或單次涂刷過厚,可能導致干燥后形成空鼓、裂縫。
5. 高度要涂夠
問題核心:防水高度不足易導致墻面返潮、發(fā)霉。
正確做法:
淋浴區(qū)防水層高度≥180cm(從地面算起),其他區(qū)域≥30cm。
門檻、門窗洞口處防水涂布需外延30cm,避免水從墻體滲透。
隱患:淋浴區(qū)防水過低,水蒸氣長期侵蝕墻面,可能導致墻皮脫落、發(fā)霉。
6. 涂層養(yǎng)護
問題核心:防水涂料干燥過快易開裂,需適當保濕。
正確做法:
防水涂料干燥后(約24小時),每日灑水3次,連續(xù)2-3天。
避免陽光直射或高溫加速水分蒸發(fā),可用濕布覆蓋保濕。
隱患:未養(yǎng)護或養(yǎng)護不足,涂層可能因失水過快而干裂,失去防水作用。
7. 閉水試驗
問題核心:未做閉水試驗或試驗不規(guī)范,無法檢測防水層是否有效。
正確做法:
防水層完全干燥后(約48小時),用沙袋或擋水條封堵地漏。
蓄水深度≥2cm,蓄水時間≥48小時,觀察樓下對應位置有無滲水。
若發(fā)現(xiàn)滲漏,需鏟除防水層重新施工。
隱患:跳過閉水試驗或蓄水時間不足,可能遺漏隱蔽漏點,后期維修成本高。
8. 切割機切除多余
問題核心:暴力敲斷管道或地漏可能導致防水層破損。
正確做法:
閉水試驗合格后,用切割機平整切除多余管道或防水層,避免震動破壞。
切口處用堵漏寶或防水膠帶密封,防止進水。
隱患:用錘子敲斷管道或直接敲孔排水,可能震裂防水層,導致后期漏水。
總結:為什么裝修師傅可能不會主動提?
工期和成本:部分工序(如基層找平、閉水試驗)會增加施工時間和材料成本。
隱性利潤:若省略某些步驟(如涂層養(yǎng)護、管道加強),短期內可能不會漏水,但長期隱患大,后續(xù)維修需業(yè)主買單。
僥幸心理:部分師傅憑經驗施工,認為“差不多就行”,但防水一旦出問題,修復難度極高。
建議:簽訂施工合同前明確防水工藝標準,要求師傅嚴格按照規(guī)范操作,并在關鍵節(jié)點(如閉水試驗)到場驗收!